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大家关注 > 正文
    购物车
    0

    80年代国民男神的“海南梦”与海南的“影视梦”

    信息发布者:RQW680926
    2023-09-28 11:30:01    来源:台风雨 天涯海聊   转载

    在本公号《海南首任省委组织部长谈建省往事》一文提到了当年“十万人才闯海南”中有不少人来海南是为了逃婚,也有不少人来了海南之后发生了情变、婚变。

    其中郭凯敏的闯海经历无疑是很有代表性的一一关于他的导演梦、他的海南梦以及他在海南期间所发生的爱恨情仇………

    郭凯敏何许人也?相信只要是上了点年纪的人都不会陌生。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中国影视娱乐圈,郭凯敏可谓是妥妥的一代“顶流国民男神”。

    郭凯敏,1958年出生于吉林省长春市,原籍四川成都,中国内地影视男演员,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

    1976年出道,在他的首部影片《第二个春天》中饰小战士。

    1979年,因饰演电影《庐山恋》男主角而一举成名,红透大江南北,是那个时代中国男影星中形象最正最具知名度的男神级演员之一。

    图片


    1987年,他执导了处女作《洋泾浜兄弟》,因而触发了他内心的导演梦而一发不可收拾。

    1990年他抛弃体制束缚勇闯海南并于1992年创办了“海南兆凯影业公司”。

    2001年,出演陈佩斯执导的舞台喜剧《托儿》。2003年,郭凯敏应邀做客《艺术人生》。2005年,主演了中澳合拍剧《在悉尼等我》。

    2018年8月18日,荣获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十大优秀爱情电影金玫瑰杯男主角。

    关于他在海南的这一段坎坷创业与情感经历,郭凯敏并不讳言,并多次公开谈及过一一


    “虽然不成功,但是很快乐,也决不后悔”


    这就是郭凯敏对当年追寻“海南梦”的自我评价!


    敢做敢当,虽败犹荣,有一说一,坦坦荡荡,在这一点,郭凯敏不愧是一个真正的闯海人。

    33年前,郭凯敏来海南最初的动机与初心就是要在天涯海角圆一个“导演梦”!

    “演而优则导”,自1979年《庐山恋》一炮而红后,当年的郭凯敏已经红了十年,虽然知名热度犹在,但是也逐渐遇到事业瓶颈,首先,在那个时候他判断失误,错失了《最后的贵族》这部优秀电影男主角的出演机会,并由此受到了知名导演谢晋的公开严厉批评!

    另一个方面,他当时深陷于要当一名知名导演的雄心壮志之中,不再满足只是一个知名男演员而一门心思要成为一位名符其实“郭大导演”!

    恰好这个时候,海南建省,据说要实施国内最为宽松的影视行业准入与国际影视开放合作政策,海南地处当年新一轮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又与东南亚很近,在这一点上与郭凯敏心中那个更大的梦想一一打造一个亚洲影视基地的终极梦想也是高度契合的!

    郭凯敏认为上世纪九十年代初,随着市场的逐渐开放,中国电影随之也问题与机遇并行,在好莱坞、日本等外来影片的冲击下,中国电影可能会流失许多观众,“我想如果能在海南建立起一个可以影响亚洲的影视基地,可能对中国电影而言算是一个好事。”


    就在这个时间节点,他偶遇了当时海南电视台一位副台长,这位副台长极力邀请郭凯敏去海南,并许诺了很好的条件待遇。

    图片


    天时地利人和,在这种情形下,对于刚刚三十而立的郭凯敏而言,一个血气方刚的汉子,彼时义无反顾,勇闯天涯才是正常的抉择,犹犹豫豫,瞻前顾后才是不正常的。


    当然,促使郭凯敏最终下定决心一往无前来海南的另外的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当时他的婚姻家庭出了问题,他与他的初恋老婆之间的感情裂痕越来越大!

    郭凯敏当年闯海南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是这样的:

    1989年,因电影《庐山恋》而红遍全国的上海电影厂演员郭凯敏在外地拍戏时,认识了海南电视台的一名副台长,对方力邀他去海南发展,并信誓旦旦地承诺:郭凯敏去海南后,自己可以帮他圆导演梦。

    回到上海后,郭凯敏便与妻子张芝华商量去海南发展的事。

    但妻子觉得在上影厂当演员挺好的,反对他折腾,并表示:自己和儿子坚决不去海南。本来经常磕磕绊绊的夫妻因此裂痕加深,婚姻名存实亡。

    1990年,郭凯敏在接拍电视剧《台湾仔》时,认识了北京总后话剧院的美女演员刘晓春,她的前夫是知名演员尤勇。

    两人很投缘,而刘晓春十分理解并支持他去海南发展。

    回到上海,郭凯敏正式向张芝华摊牌,说如果她不愿意带着儿子随他去海南,他们只有分手。

    张芝华没有妥协。不久,他们办理了离婚手续。

    1990年10月,郭凯敏毅然从上海电影制片厂辞职,就带着几箱书,乘绿皮火车搭轮船辗转南下海南。

    因为当时拍戏只拿工资没有片酬,他虽然名气很大,但其实很穷。上世纪这种情况很普遍,都穷,明星也不例外!去海南时他是从上海坐火车折腾了几天几夜过去的。

    到达海南后,郭凯敏找到那个曾向他许诺的副台长。谁知对方说:你来晚了,咱们台里现在没有编制了。郭凯敏蒙了。在上影厂,郭凯敏是国家二级演员,享受副教授级别的待遇,出去拍戏他可以乘软卧。可现在到了海南,他却成了没有工作的待业人员


    不久,已经与尤勇离婚了的刘晓春也辞去了总后话剧院的工作,追随郭凯敏到了天涯海角。

    第二年,他们在海南结婚。当时夫妻俩租住在海口一处出租屋里,条件非常艰苦,一下大雨,积水就往屋子里倒灌。

    为了当上导演,郭凯敏天天在外面跑,多次被人骗。

    1991年6月,海南有家文化公司准备投拍20集电视剧《北宋传奇》,邀请郭凯敏当导演。当郭凯敏兴冲冲赶到河南考察外景地时,公司却告诉郭凯敏说这部戏不拍了。后来郭凯敏才知道,其实从一开始这就是一场骗局,公司只想利用郭凯敏的名气筹资。郭凯敏忙了几个月,只拿了2000元酬劳

    那时郭凯敏和刘晓春都没有固定收入,夫妻俩靠上影厂每月给郭凯敏的几百元补助生活。

    郭凯敏每月还要给儿子寄生活费,经济捉襟见肘,生活十分窘迫。

    走投无路之际,郭凯敏找到海南省当时的省委书记,讲述了自己的艰难处境。对方觉得郭凯敏是文艺人才,马上与主管文艺的副市长和宣传部长取得了联系。

    一个星期后,郭凯敏的编制下来了,他成了海南电视台的一名正式工作人员,由于担心郭凯敏挤走自己,当年那位副台长时时提防他算计他,因此他在海南的工作和生活一直都不如意,加上当时的海南泡沫经济破灭,大量游资与人才回流内地,海南的宏观形势也不乐观。

    1996年秋天,由于实在看不到希望了,郭凯敏带着妻儿离开海南,来到北京发展,慢慢步入了正轨。

    后来,通过与陈佩斯等合作,其个人事业状态逐步好转,但对于在海南的经历,郭凯敏一直是不后悔的,而且,还经常带家人回海南度假并一直关心海南的发展建设。


    图片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中国是一个人性逐步复苏,梦想不断被唤醒的时代!

    1988年刚刚建省的海南正好成为了人们追求与实现自我梦想的一个希望之城!

    这么多年,来海南的人可以说是千千万万,形形色色,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造梦、追梦、圆梦!

    “造富梦”,“老板梦“出国梦”,“作家梦”,“明星梦“,“记者梦“,“爱情梦”……,太多太多了,那时候的国人真的还是很有梦想与追求的,给点阳光就灿烂!决不会“躺平。

    一人有一个梦想!

    对郭凯敏而言,他的海南梦就是导演梦,影视梦!

    其实和他拥有同样“影视梦”的人在那时的海南并不是少数。

    据《人民日报》1988年6月6日报导:我国首家民间影视企业是在海南率先问世的!



    >>>>>>>>>

    【新华社北京6月6日电】办一家民间的电影电视企业,这一大胆而又有诱惑力的设想,在官方的支持下已付诸实现。5月末成立的海南国际影视公司昨天在北京召集董事会并向新闻界发布了这条消息。


    陈昊苏作为这家公司的名誉董事长,对一批有志者将构想化为行动表示赞许。然而,这位广播电影电视部副部长在会上5分钟的发言中所强调的是,这项仅仅开端的工作与海南岛的开发一样,有着许多的困难。他坦率地说,自己承担的只是一个“名义性的职务”,希望实干家们多做基础性工作。

    公司总经理周雷向在座者表白自己的意向:民办的机构或许会对正酝酿中的影视改革起一些微薄的作用。而他们的目标之一,是为内地有才华的影视艺术家、事业家创造良好工作环境,开出一片新天地。

    从公司的组织机构表可以看出,这个集体所有制单位似乎有一个宏大的计划与规模,除了致力于专业而外,还将从事经济贸易、实业开发、广告经营以及房地产事业等等。公司负责人解释说,这是要运用海南特区各项优惠政策,积聚雄厚的经济实力,以支撑影视业的发展。

    北京电影制片厂厂长胡其明在会上接受了第一副总经理的聘书。公司负责人当众宣布,在他任职的3年内,将视其工作成效,来决定他是否连任或者罢免。(记者郭玲春)

                                <<<<<<<<< 



    1990年,就是这家海南国际影视公司与海南曼菱艺术发展有限公司合作,投拍了海南建省后第一部电视连续剧《天涯丽人(该剧主演之一的潘婕出身电影世家,当年也被人惊为天人,现在也成了导演)。

    一代又一代的海南影视梦

    图片


    建国之后,在海南拍过大量有海南文化印迹与地域特色的影视作品。

    在众多影片中,《红色娘子军》是一部家喻户晓的海南题材电影。

    这部影片由谢晋执导,王心刚、祝希娟等主演,先后荣获了1962年第一届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1964年第三届亚非电影节万隆奖,并被评为中国电影90周年十大优秀影片之一。《红色娘子军》不光刻画了党代表洪常青、从奴隶到战士的吴琼花等正面革命者形象,还塑造了反面典型人物南霸天,让人印象深刻。电影加上后来的京剧、芭蕾舞剧,使得《红色娘子军》火遍全国,成为海南最重要的文化符号之一。

    改革开放后,20世纪八九十年代海南影视的总体风格和类型特征就与改革开放紧密联系在一起了。

    其实改革开放以后建省之前在海南拍摄的第一部也是最有影响的影片应该是《海外赤子》。

    由秦怡、陈冲等主演,拍摄于海南万宁兴隆农场的《海外赤子》表现了归国华侨热爱祖国、献身社会主义建设的动人故事。

    影片将时代的转换和人物的性格、命运紧紧结合起来,同时还利用音乐以及主题歌,表现了海外侨胞的感情波澜和赤子衷肠,将华侨儿女的心声尽情展现出来,极富感染力。影片中,陈冲饰演的老华侨女儿黄思华,登上舞台纵情演唱《我爱你,中国》成为了改革开放的先声。

    此外同时代还拍过一些知青、民族与当代改革开放等题材电影。

    1984年上映的《南方的岸》是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一部影片。影片中,易杰、暮珍与阿威开了一个“老知青粥粉铺”,生意兴隆。但是,易杰总是情牵着海南岛那片橡胶林。小铺子里的顾客南来北往,时时传递着新生活的信息。

    海南橡胶连的老连长路过这里,讲述了农场的发展规划、人们的生活变化以及当年易杰他们救活的橡胶树……老连长的话在这几个海南老知青心中泛起了波澜,他们最终决定重返海南,去寻找“南方的岸”……。

    1986年上映的《椰城故事》讲述了改革开放时代的海南故事。影片中,在父母去世后,陆迪为了照顾双目失明但有演唱天赋的弟弟小可,从省艺术学院声乐系退学,当了一名汽车司机。小可不愿拖累姐姐,更不愿意在同情和怜悯中生活,选择投海自尽,后被阿成等人所救。后来,小可加入义演队伍,并动情地演唱了一曲《生命的蜡烛》,从而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而陆迪也收获了自己的爱情。

    这部将亲情、爱情以及友情交叉融合体现的电影,很好地彰显了改革开放以来的海南形象和椰城精神,那就是感恩、包容、奋进。

    图片

    《南方的岸》与《椰城故事》的成功使得“海南元素”得到人们的极大认同,迅速在海内外掀起一股“海南旋风”,从此以后,海南“天然摄影棚”的称号开始不胫而走小有名气,每年来海南拍摄取景的影视剧越来越多,这在某种程度上进一步强化了“开放海南”的形象认知。

    有不少电影因为海南美轮美奂的风光而名声大振,更有不少影人在海南起步,进而成为炙手可热的影坛巨星。比如,在海南拍摄的《南海风云》中,唐国强首次担任男主角于化龙,这也是他的电影处女作。此后,他开始了数十年辉煌的影视生涯。

    2011年,唐国强被聘为“海南旅游文化形象大使”,并且在海南买了房,冬天经常来海南过冬,成为旅琼艺术家“领头羊”。

    谭小燕是海南本土诞生的影人。她先在《南方的岸》《椰城故事》扮演相关角色,后来在第一代海岩剧《便衣警察》扮演女一号施肖萌,获得众多好评和人气。


    进入21世纪之后来海南取景拍摄更是形成了一股风潮,使得大美海南更完整全面地呈现在大众面前。

    比如《一声叹息》《冲出亚马逊》《私人订制》《蓝色矢车菊》《毕业那年》《101次求婚》《非诚勿扰》等均在海南取景拍摄。

    《冲出亚马逊》(2002年)是一部由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现代军事动作片,曾经荣获第8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故事片奖、第22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等。

    亚马逊是南美洲一条古老的河流,周围原始森林密布,给大众以强烈的神秘感。但受现实条件的限制,《冲出亚马逊》摄制组没有到亚马逊流域进行相关拍摄,后来经过多次踩点调研,将该片外景地定在海南尖峰岭原始森林(乐东境内)。

    此外,不少海外大片也选择海南作为取景地,这些影片的火爆进一步提升了海南美景的知名度。比如《巨齿鲨》就是其中的代表。

    巨齿鲨“误闯”热闹海滩引发上千名游客逃生的场景是《巨齿鲨》的亮点之一。在长达6分钟的镜头中,屹立于海面上的108米南海观音像雄伟壮观;在热带滨海海湾,上千名游客尽情地游泳、冲浪,体验香蕉船、摩托艇等海上娱乐活动,新人乘着游艇出海举行海上婚礼,椰风海韵、礁石各异、高楼林立的城市滨海景观引人向往。中外科学家团队为了防止巨齿鲨对游客造成危害,在海上开展了一场惊险刺激的“人鲨大战”……

    《巨齿鲨》导演乔·德特杜巴曾表示,三亚是中国的著名旅游城市,很适合拍摄取景。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35年来,虽然诞生了中国首家民间影视企业,但海南本土影视业并没有取得相应的大发展大腾飞,也属于起了个大早又赶了一个晚集!

    包括许多人可能都不知道,20世纪90年代初,为支持海南电影事业,海南省曾经发行放映过一段时间“省供特区片”。

    所谓“省供特区片”,是指由海南省电影公司从香港进口,并在海南省内发行放映的境外影片,发行放映“省供特区片”当时曾大大增加了海南省电影发行放映收入,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海南省发行放映事业的繁荣。

    2002年在央视播出的20集电视剧《没有冬天的海岛》可能是建省以来唯一在央视黄金时段播出过关于海南88年闯海题材的影视作品,该剧创作演出阵容还是比较强的,且得到了官方支持认可。

    当然,几十年来,在海南还是有不少人仍然在坚持电影梦想,如海南省企业家协会冷秘书长前几年还斥巨资投拍了中国第一部描述远古末日的奇幻古装电影《轩辕剑传奇》,真可谓是“老夫聊发少年狂”,初心不改,情怀不变!

    不过,展望未来,海南风光旖旎,四季如春,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摄影棚”,成就了许多中外影视佳作。

    相信在人类影像史上,不光会有大量的“海南元素”,更会有令人刮目相看的“海南创造”。

    “海南元素”和“海南创造”,将让海南成为南中国海上影视创作的一片热土!


    打赏捐赠
    4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